大家好,我是大妍老師。
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很多家長都遇到的挑戰——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練琴!
學樂器的好處不用多說,不只是提升孩子的專注力、耐心和自信,
還能培養音樂素養,成為一生的寶貴財富。
但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:
孩子不是練琴時東摸西摸,就是乾脆不願意練。
這時候,家長的心情可能會很複雜,
會擔心孩子學不好,又怕自己的要求太多讓孩子反感。
其實,這樣的困難很常見,
但透過一些具體的技巧,我們可以讓孩子愛上練琴,
甚至主動去探索音樂的樂趣。
今天,我要分享三個讓孩子愛上練琴的秘訣,
這些方法來自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許多成功案例,
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位家長!
秘訣一:設定小而明確的目標
我們先來聊聊第一個秘訣:設定小而明確的目標。
很多孩子不喜歡練琴,往往是因為感覺到的壓力太大,
例如,家長告訴孩子:「今天一定要把整首曲子彈熟!」
對孩子來說,這樣的要求很容易讓他們感到挫折。
目標應該是小而具體的,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。
比如說,今天的目標不是「彈完一首曲子」,
而是「把第一段的節奏練準」,或者「讓這一小段的音更乾淨」。
我有一位學生,他剛開始學琴時非常排斥練習,
因為每次都覺得自己怎麼彈都不夠好。
我請他的家長不要要求他練習全曲,
而是把任務切分成幾個小步驟:
第一步,慢速練習五次第一句;
第二步,試著用不同的力度彈第二句;
第三步,連接起來演奏。
這樣的分步練習,讓小豪在短時間內看到自己的進步,
而且每完成一個小目標,他的成就感就會增加一點。
一段時間之後,他開始主動要求挑戰更難的段落。
如果家長能幫孩子設立清晰、具體的小目標,
他們不僅能更快看到成果,也會更有動力繼續努力。
秘訣二:創造正面的練琴環境
接下來是第二個秘訣:創造正面的練琴環境。
什麼是正面的環境呢?
這裡包含了「心理支持」和「物理條件」兩個部分。
心理支持是指,家長需要用鼓勵代替批評,
當孩子練琴時出現錯音,家長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鼓勵:
「哇!你剛剛的前半段節奏很穩!」
而不是直接指出錯誤:「你又拉錯了!」
當然,糾正錯誤也是重要的,
但要讓孩子先感受到肯定,然後再以輕鬆的方式引導:
「這個音我們可以再試一次,試著放慢速度看看,好嗎?」
物理條件則是指練琴的空間。
孩子需要一個安靜、整潔、舒適的環境,
避免讓他們在一個嘈雜或凌亂的地方練琴,
因為環境會影響專注力,也會影響他們的練琴體驗。
我還建議家長可以在練琴時間設置一些有趣的小儀式,
例如在練琴前播放一段孩子喜歡的音樂,
或在練完琴後做一個擊掌的動作來慶祝完成任務。
我曾教過一位7歲的小女孩,她的家長每次練琴前,
都會幫她點上一支香氛蠟燭,並告訴她:
「這是我們專注練琴的時光,讓音樂和美好的氣味一起流動。」
這樣的小儀式,讓孩子從心理上期待練琴的時間,
也讓她養成了穩定練習的習慣。
秘訣三:讓練琴變得有趣和有意義
最後是第三個秘訣:讓練琴變得有趣和有意義。
孩子天生喜歡玩樂,如果我們能把練琴變得像遊戲一樣,
他們就不會覺得練琴是一件乏味的事情。
讓練琴變有趣的方法有很多種:
加入挑戰元素:
設計一些小遊戲,例如「這段旋律看誰能彈得更快」。
或者在孩子練對一段時給他們貼上一個小星星,
累積到一定數量時兌換一個小獎勵。用故事激發興趣:
告訴孩子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,
比如:「這首曲子是某位作曲家小時候為媽媽寫的。」
當孩子感受到音樂的故事性,他們會更投入。讓孩子參與決定:
讓他們選擇今天要練哪首曲子,
或者讓他們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,
這樣他們會感覺到被尊重,更願意主動參與。
此外,要讓練琴變得有意義,
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參加音樂會,
或邀請他們的親朋好友來家裡聽他演奏。
有一位學生,他在練完一首曲子後,
家長會安排一次家庭音樂會,
請他為全家人表演,並且錄下來做成小影片送給親戚。
這樣的活動,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努力有了價值,
而且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。
最後,我們來總結一下:
要讓孩子愛上練琴,家長可以試試這三個秘訣:
- 設定小而明確的目標。
- 創造正面的練琴環境。
- 讓練琴變得有趣和有意義。
如果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!